Gender Diversity

每個人都值得被關懷 

在驕傲月,我們一起了解香港性/別小眾(LGBTQ+)的心理健康。他們的心理壓力不單包括日常的「生活壓力」,
還有一種難被看見,且沉重的:

 

小眾壓力:一種來自社會偏見、歧視,還有那種「不能做自己」的壓力。

它分為兩種:

外在的:像是霸凌、制度性歧視、不友善的職場或校園
內在的:長期下來,你會開始懷疑自己、感到羞恥,甚至害怕被發現身份

這些困擾,不會寫在臉上,
但會慢慢在心裡堆積、變沉重。

 

一項針對香港 LGBTQ+ 群體的研究發現:

- 30.8% 有中度到重度的憂鬱症狀
- 24% 有中度到重度的焦慮症狀
(比一般人高出不少 ????)

而且多年來,這個情況幾乎沒有改善。

 

為了提升LGBTQ+群體的心理支援的質素,香港心理學會推出了這份立場書

《就心理學家應對多元性別及性傾向人士的立場書》

它是一份讓心理學家們(還有教育工作者、機構、研究人員)能提供更好的支持的指引:

✅ 推廣更符合倫理規範、更包容、更「肯定」的心理服務
✅ 適用於臨床、學校、組織、研究等各種場域

提供繁體中文與英文版本
點擊自我簡介連結即可下載

瀏覽以下連結即可下載
www.hkps.org.hk/en/publications/download/20/

 

 

我們希望有一天,任何身份都能被尊重、被理解、被支持。